“真假三文鱼”引争议 网红店遭遇“山寨”困扰

65755次 2018-07-13 商标维权 

  近日,虹鳟是否能称三文鱼、三文鱼能否生食,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焦点,专家学者齐上阵解答。网红糕点店“鲍师傅”遭山寨引发吐槽,商标维权成为新生代知名企业发展的拦路虎。5月22日至24日,“第十三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广州举行,益生菌产业发展现状引起关注。在此一品标局中国商标网官网的小编也提醒各位,由于申请注册商标前后工作都需要专业判断,尤其是申请前的近似审查工作最耗费人力和时间。商标申请的前期工作成本并不小,所谓的免费代理服务恐怕难以达到应有的质量。如果商标代理机构不尽职,仅按申请人的指令径行填写表格而“申请”,商标恐怕难以顺利注册。如果商标被驳回或在异议程序中失败,申请人就完全损失了所交的官费,即使提起各种复审,也需要另交官费和代理费,还要承受巨大的时间损失。

“真假三文鱼”引争议 网红店遭遇“山寨”困扰

  “三文鱼事件”持续发酵 主流媒体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5月22日,央视财经报道了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黄河库区龙羊峡三文鱼(虹鳟鱼)养殖情况。报道称,中国国内市场三分之一的三文鱼产自青藏高原。紧接着,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发文质疑,青海省养殖的虹鳟鱼不能称为三文鱼,且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切片生吃,或能感染寄生虫,重则致命。对此,5月24日,中国渔业协会发文称,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包含虹鳟。同时,文中解释,“淡水中不能养殖‘三文鱼’”系误读,并指出国产虹鳟寄生虫寄生几率极低。”

  舆论关注:网民关注三文鱼安全性 媒体科普相关知识

  针对网民质疑淡水养殖的虹鳟不能被称作“国产三文鱼”、存在寄生虫等问题,主流媒体迅速开展科普工作。首先,媒体探寻三文鱼究竟指的是哪种鱼类。根据新华网的报道,三文鱼属舶来品,在我国,“三文鱼”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概念更模糊、更广泛。中国渔业协会表示,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并非一种鱼的科学名称。而《法治周末》认为,市井坊间之所以关注虹鳟,并不是为了弄清楚生物学分类,只是想搞明白,其是否能以三文鱼的名义上市销售?公众关注的是商品名称,中国渔业协会辨析的则是生物学分类,各说各话的隔空论战注定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

  其次,针对国产三文鱼是否含有寄生虫,并且是否可以生食,《科技日报》引用了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李长忠的回答。李长忠表示,三文鱼可以生食,它有很多食用方法,刺身只是其中一种。但从安全角度而言,三文鱼加热到65摄氏度以上食用比较放心。

  一品标局点评:主流媒体通过科普安抚公众情绪

  三文鱼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极易触碰舆论敏感点。个别自媒体为赚取流量以夸大标题引人注意,造成一定恐慌情绪。主流媒体迅速全面科普三文鱼相关知识,安抚了公众情绪,充分显示出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责任担当。

  作为全国性渔业行业社团组织,中国渔业协会及时站出来为行业发声,捍卫了相关企业权益。但相关问题同样涉及消费者权益,虹鳟被称作“国产三文鱼”是否存在宣传误导性值得商榷。目前,二者划上等号还有待舆论形成共识,保障公众知情权也应纳入产品售卖宣传的基本原则。

  网红店遭遇“山寨店”困扰 商标维权意识有待提升

  近日,一则题为《两家网红店排队者中好多“托”》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热议。报道称,“网红店”鲍师傅糕点武汉店被曝光雇人排队聚拢人气。之后鲍师傅道歉,称下不为例。但就在这时,另一家“鲍师傅”出现,称雇人排队的鲍师傅是山寨,他们才是正宗,而且从来没雇人排过队,店铺门口的长龙都是真实的。

  舆论观点:“山寨”店危害原品牌信誉

  网民纷纷吐槽鲍师傅“山寨”太多,对其口碑深表怀疑。“山寨”店已对正牌店的品牌声誉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根据报道显示,2004年鲍才胜餐饮创始人鲍才胜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门店,爆红的代价是“山寨”不断,成为网红店后,市场出现了一堆山寨版本鲍师傅,如金典鲍师傅、鲍帅傅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山寨鲍师傅门店超过1000家。鲍才胜餐饮表示,“公司化的危害远远大于个人行为,他们的目的是要取代我们。”

  网红店频被山寨,商标如何维权也引起关注。《北京青年报》分析指出,目前一般商标注册自提交申请至核准注册,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一些山寨商家就是利用这一段时间来蹭热度。申请人尽早准备提交商标注册申请,避免因申请时间延误造成不利影响。《北京日报》则指出,从维护角度来看,商家申请注册商标时,既要注册主商标,也要注册跟主商标相似的防御商标。

  一品标局点评:知名企业需增强商标维权意识

  “鲍师傅糕点”是新晋的网红品牌,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无论是找“托”来促进商品销售,还是“山寨”其他品牌都不是长远发展之计。企业深耕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建立良好的品牌信誉。

  此外,事件中两家鲍师傅所展开的“对话”和“交锋”,也令人联想到互抢商标十余年的南北稻香村。前车可鉴,初创餐饮企业商标保护意识亟待提升,如专业人士而言,在使用商标之初做好商标保护工作,及时注册防御商标,加强侵权行为的举报,可以避免后期陷入被“山寨”店拖累的境地。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推动益生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获关注

  5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据悉,2017年全球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360亿美元,亚太地区消费市场占全球益生菌消费市场近一半的份额。益生菌产品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实现健康诉求,寻求差异化竞争的高地。来自国内外益生菌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与企业家共同分享了益生菌科研新动向,深刻剖析了产业发展新趋势,共话新时代下全球益生菌产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舆论观点:益生菌市场发展配套制度不断完善

  随着益生菌市场的不断成长,要求与其发展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根据中国经济网的报道,今年4月18日,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其中涉及真菌、益生菌等物品(或原料)的申报规范。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高度重视益生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将继续发挥好监督管理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市场,为该行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权威行业机构长期关注和推动益生菌产业发展。《食品安全报》指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13年如一日培育起来的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已成为我国益生菌学术交流与产业对接的品牌会议,亦为益生菌科技与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品标局点评:探索利用益生菌产业普惠百姓

  从益生菌的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益生菌产品不断地被人们所熟知。有专家人士指出,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产业迎来了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百家争鸣”的好时代。除了与乳制产品的结合外,益生菌还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例如,近些年益生菌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的互作关系,即益生菌如何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以达到降血脂、降血糖、提高免疫力以及预防相关疾病的作用,成为国内外诸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如何充分利用益生菌的诸多科研成果,更多更好更安全地惠及百姓也成为舆论关注重点。舆论普遍认为,益生菌产业获得重视的同时,还需要更严格的监管配套举措,从而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上一篇: 转让商标好在哪? 下一篇: 怎么给商标起名字?

知识产权公司

热门TAGS


广东省知识产权贯标专利维权中药专利申请音乐版权成都商标注册版权纠纷专利评估公司商标设计 查看全部

厦门一品微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www1.epbiao.com 闽ICP备12024801号

免费查询商标能否注册

————零时差对接国家商标局数据库————

  • 商标名称:
  •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