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快讯: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武汉企业发明专利占比首次超六成
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5年稳步提高。
作为创新的主体,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1.3%,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分别达53.9%和33.8%,较上年分别提高8.6个和11.8个百分点。
发明专利产业化收益稳步增长。2023年,企业实现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平均收益达829.6万元/件,较上年增长3.8%;用于自主品牌产品的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达1067.1万元/件,显示出专利与品牌综合运用效益更加突出。
产学研合作有效提升专利转化成效。2023年,我国企业产学研发明专利(专利权人中同时包含企业、高校或科研单位的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达1033.2万元/件,比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高24.5%。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关键技术或核心零部件攻关问题的比例最高,达56.1%,表明产学研合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挥重要作用,产学研合作创新显著
武汉企业发明专利占比首次超六成
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于4月20日启动,记者从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武汉企业发明专利占全部发明专利的比例首次超过六成,专利布局和产业布局更加“合拍”。
产业升级创新活跃
企业发明专利占比首超六成
4月21日,东风风神生产线上,一台台东风浩瀚陆续下线。该车型今年3月正式上市,属于新能源和燃油的混合动力车。这款车运用了400多项专利,包括刚刚获得首届中部六省高价值专利大赛二等奖的有关废气再循环系统专利。
随着多项高价值发明专利的产业化,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废气再循环系统零部件的全国产化,引领混动技术迈向节能减排新高地。运用该获奖专利的系统搭载东风量产的发动机,最高有效热效率达到45.18%。
最高热效率是发动机的专有名词,热效率越高,用更少的油能产生更高的动力,代表着节油。45.18%,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最高热效率达到的最高纪录。
这项获奖专利申请于2020年,目前使用该专利技术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搭载东风C系列发动机,新增销售额26.4亿元,实现效益3.5亿元。同时,专利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按照车型全生命周期和当前销量核算,减少碳排放约8.29万吨。
发明专利是专利类型中“含新量”最高的一种,为东风公司带来巨大效益的获奖专利正是发明专利。武汉拥有众多大专院校,10年前,发明专利申请更多来自高校科研机构。
2015年,武汉地区由企业提出的发明专利量占全部发明专利的比例首次超过50%,此后这一比例逐年攀升。2023年,全市授权发明专利22751件,其中企业授权发明专利13957件,占比61.35%,这也是企业发明专利占比首次超过六成。
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张柳认为,企业的发明专利更加贴近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的发明专利占比提升,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全市专利布局和产业布局更加“合拍”。
张柳分析说,一方面,这表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角色更加重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另一方面,这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突出信号。企业发明专利增速显著,表明企业在武汉“965”产业领域创新活动活跃,有力推动了武汉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梳理发现,2023年发明专利拥有量及授权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中在光芯屏端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正是武汉产业布局的重点领域。
专利与产业“合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企业不断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东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东风公司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力争到2025年打造高价值专利群100+,实现价值收益100亿元以上,推动专利从数量提升到数量、质量双提升的转变。
武汉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武汉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前十企业还有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该企业的一项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银奖,目前,烽火通信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已达到50多件。
中国专利奖是中国专利领域的最高荣誉,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设立。
此次烽火通信的获奖专利提出增量统计、增量分析两类计算技术创新,突破网络智能化领域的关键技术,可高效分析网络流量,实现网络精准评估和预测,为高质量、高可靠网络建设和运维提供技术支撑。
这项专利的方案已在运营商现有网络上成功实施,网络流量趋势预测准确率达95%以上。在包括这项专利在内的多项网络技术帮助下,武汉每年“6·18”“双11”等网络集中促销节点、高考志愿填报期间流量转移引起通信设备之间负载变化,甚至大型演唱会引起局部区域流量激增等场景,网络都能平稳度过峰值,从容应对流量波动。
获奖专利申请于2019年,截至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应用到企业智慧光网解决方案中,累计销售额超200亿元。
武汉高价值发明专利大幅增加,带动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增加,截至2023年末,武汉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4.56件,同比增长23.03%。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8件,武汉的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约是这一数据的3倍。
我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54件
目前,全市新增授权专利453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54件,是全省的2倍……4月1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知识产权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以来,我市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试点建设中体现“西宁”特色,创造“西宁”经验,形成“西宁”样板,2023年获得省级知识产权激励奖励地区和专利行政裁决首批试点地区,连续两年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考核中排名第一,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介绍,为统筹推进试点城市建设,我市高规格规划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路径,高起点设计知识产权发展政策措施,制定印发《西宁市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西宁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目标任务》等文件。与兰州市签订《兰西两市专利转化运用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两地专利技术转移转化对接长效机制,共同举办专利成果发布会。与省市场监管局签订局市共建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合作协议,召开试点城市工作推进会议和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联席会议,定期研究部署知识产权强市工作,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时,把握转化重点,提高转化效率,做大转化载体,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专利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优势企业13家,培育省级优势企业13家等,帮助企业塑造产品竞争优势,形成健康发展态势。目前,全市新增授权专利4533件,其中,发明专利709件,新增有效注册商标950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54件,是全省的2倍;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04件,每百户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量15件;完成专利质押融资3亿元,专利技术交易额近3000万元,发布开放许可专利60件,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河北采取三方面措施提升高校专利产业化率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也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从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的“河北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河北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高校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转化工程,采取强化政策导向、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开展高校存量专利盘活行动三方面措施,持续提升高校专利产业化率。截至目前,全省高校盘点2023年底有效存量专利超过2.2万件。
“我们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引导高校转变‘重研发、轻转化’倾向。”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张建荣介绍,省教育厅将专利的转化效益作为高校项目评审、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的重要评价标准,加大高校领导班子定量考核指标中成果转化相关指标所占比例。指导高校设立奖励机制,激发成果转化积极性,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并实施转化,累计转化收益达到一定标准的,在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中可不受学历、资历、资格和单位岗位设置数量限制,实行绿色通道。指导高校严格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通过提高转化收益比例等“后补助”方式对发明人予以奖励。
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中,省教育厅把服务国家、河北重大战略需求作为科研的主攻方向,提出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重大科研任务。由高校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变为向有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征集问题清单、技术需求清单,建立“揭榜挂帅”制度,改变项目设立针对性不强、资金分散等问题,增强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2024年,省教育厅计划布局产业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重点培育专项、产学研合作专项等100余项,支持高校广泛联合多方优势创新力量,强化高校重大原创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省教育厅依托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高校存量专利盘活行动,在技术链、产业链、人才链、供需链、资金链等方面进行匹配分析,为专利盘点工作提供科学有效参考。在“河北省高校高价值专利转化服务平台”基础上研发“冀小知百事通”“人工智能填报助手”等智能模块,实现即时对话、有问必答、智能生成等功能,平均每项专利盘点时间仅需3分钟。
据悉,根据河北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情况,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等部门将组织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对盘点后可转化专利进行市场评价,并进行建库管理。
中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企业排行榜揭晓,OPPO位列第九
该榜单统计近十年在中国申请并公开的人工智能发明专利,腾讯、百度、平安、国家电网、华为、蚂蚁集团、阿里巴巴、京东集团、OPPO、中国移动位列中国企业前十。其中,OPPO以3743件AI发明专利位列排行榜第九位,是TOP10企业中唯一一家以智能手机为核心业务的公司。
云南省知识产权创造实现量质齐升 2023年专利授权3.27万件
4月19日至26日,我省将围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主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2024年云南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省政府新闻办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云南省知识产权工作成效以及202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相关工作情况。
省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我省发挥好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创新作用,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知识产权创造实现量质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持续向纵深推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我省综合运用各项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措施激励创新,2023年,全省专利授权3.27万件;发明专利有效量2.76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97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54%和23.9%。商标有效注册量69.26万件,同比增长10.34%,在全国的排名上升1位至第17位;累计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54件,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5件、农产品地理标志86件。全年版权作品登记10.97万件,同比增长112.76%,首次突破10万件大关。获国家授权的林业植物新品种累计达350个,在全国排名第4位。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达178个,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达2941个。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省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23年以“昆仑”专项行动为牵引,破获侵权假冒犯罪案件2503起,同比上升39.37%,涉案价值71.9亿元;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103件,审结案件5802件;办理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业务1130件。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各部门组织开展“剑网”“龙腾”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行动,全省查处商标案件982件,同比增长10.71%;专利侵权案件立案636件,同比增长274.12%;查办侵权盗版行政案件106件,首次超过100件;海关查扣侵权涉嫌商品613批次,涉及商品31.23万件,同比增长10.25%和33.64%。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取得新突破,技术调查官制度实现“零突破”,行政裁决案件15件;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有机衔接,开展案件调解1914件。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我省地理标志培育进一步深入,深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2023年新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144家,累计达682家,年产值143.65亿元。筹建全省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区3个,争取专项资金支持28个产业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区域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展,20个商标品牌、6个区域商标品牌、2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加快培育“老字号”品牌,认定6个品牌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云南省获国家专利转化专项支持,被确定为2023年专利转化奖补省份。全年专利出让2330次,受让2333次。专利商标质押融资139项15.22亿元,金额实现翻番。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水电十四局第1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发行。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网络平台上线知识产权成果20万余项,累计实现技术有效对接服务100余项。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多元,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4户、优势企业113户,全省累计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279户。
在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我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省级15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公共网点建设,版权服务工作站实现各州市“三个全覆盖”。加强知识产权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认定及建设,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出口新主体,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提质升级。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年受理专利预审申请1572件,获授权852件,提升了专利授权效率。“云南版权作品登记系统”新增区块链时间戳存证功能,进一步加强作品登记工作的公信度。知识产权人才基础不断夯实,2023年,认定省级知识产权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实务人才三类人才73人。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经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知识产权教育普及,大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开设知识产权专业;新增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15所,累计104所。全省举办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种业保护、知识产权审判业务等各类培训,参训人员2万余人。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授权专利达161件
记者从4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青海省知识产权工作整体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共申请专利219件,授权专利161件。其中,国外授权专利19件;共转让专利11件,获得专利转让费用2400万元;发布标准20项,其中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3项。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副所长王建萍介绍,该所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采取多项举措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在服务和支撑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已初步培养出一支20余人的知识产权专员队伍,依托这支队伍,目前已出版3部专著、撰写5项专利导航分析报告,内容涉及锂电池回收、镁合金、铷铯分离、锂同位素和硼同位素等领域。
在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方面,于2023年建设了青海省盐湖化工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搭建了供全省盐湖企业免费使用的全球盐湖专利大数据平台,基于特色标引数据,为行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专利检索、专利统计等多种信息服务。截至今年4月,平台累计访问量7万余次,标引数据16万条,下载量9万余条,服务了50余家相关企业。2024年,获批筹建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将为我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拓新局面。
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促进专利转移转化方面,2022年,该所获批建设了全省首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青海盐湖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并积极推进专利转移转化相关工作,三年来共转让专利11项,获得专利转让费用2400万元。
新用户注册免费领取888元https://www1.epbiao.com/topic/xinren/
免费查询商标:https://www1.epbiao.com/zt/sbcx17/
商标注册费用:https://www1.epbiao.com/feiyong/
专利查询:https://www1.epbiao.com/theme/zhuanlishenqing/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便捷链接: 商标查询 商标注册 版权登记 专利申请 海外商标注册 商标交易
本文来源:中国商标网 - 专利快讯: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武汉企业发明专利占比首次超六成
版权说明:上述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一品知识产权意见,不承当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