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又一物格专利技术获台湾地区授权
日前,从发码行获悉,全球二维码扫一扫专利技术发明人,发码行董事局主席徐蔚,收到了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发明专利证书。该编号为:“发明第1714714号”的发明证书载明的“发明名称”为:“采用条形码图样进行通信之方法及其移动终端、后端伺服器”。发明人、专利权人为徐蔚。专利权期间为:2021年1月1日至2032年4月17日止。
2011年,徐蔚利用二维码信息量大这一特点,发明了“采用条形码图像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从服务器编码(动态码)→终端扫码-解码-执行、可完成闭环交易系统的“扫码”实用技术(俗称“扫一扫”)。其并已于2011年12月21日,2013年11月6日,2015年8月26日先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分案专利授权。该专利保护的“扫码”技术,包括一维码、二维码、多维码在内的所有条形码图像。
“扫一扫”采用条形码图像在移动终端与后台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实现的是对所有码制的条形码图像都能进行正确解码,并可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也可以实现在没有后台服务器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一侧即可完成服务的提供。如果说鼠标“点一点”之于单机电脑接入了互联网世界,那么“扫一扫”之于手机,则开启了全球“物联网”接入的时代。
虽然之前有传言二维码最早是日本人发明的,但是“扫一扫”专利不是二维码,而是通过扫码实现全新接入方式的专利,所以“扫一扫”专利不仅能够在日本获得专利授权,而且在答辩时候日本专利局在数万个二维码专利中,居然找不到一个对比文件(即最接近的文件),这足以说明“扫一扫”发明专利在全球都是原创的“先驱性专利(pioneer patent)”。
而正是因为有了“扫一扫”这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发明技术,在数字经济的基础建设上,中国实现了弯道超车,拉开了与美国硅谷的差距。
据了解,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扫一扫”发明技术专利权后,“扫一扫”在国际上已先后获得了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韩国、澳门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利授权。“扫一扫”此次在台湾地区获得专利授权部门的正式专利授权,突出了基于地理位置的预先处理的手机终端扫码行为,这就不仅明确了“扫一扫”这一发明技术在台湾地区的法定专利权,更为“扫一扫”这一发明技术在台湾地区的应用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还昭示了这一原创发明技术的中国专利,尤其是扫一扫扫码的基于地理位置的物格专利模式,也将顺利步入全球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轨道。
“扫一扫”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标配和必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在搭载和安装带有“扫一扫”功能的APP软件。在国内,如“微信”“支付宝”“携程”“淘宝”“美团”等大量软件都使用了这一专利技术。在国际上,世界巨无霸苹果、三星、Google(谷歌)、Facebook、Aamzon(亚马逊)等各类特大型企业,也都在使用“扫一扫”的接入方式。用户只要扫一扫码,既可摄取到码里包含的各种编码信息,同时又与对应的后台服务器完成闭环交易。截止2019年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支持“扫一扫”的APP软件安装已经超过40亿个,覆盖的APP开发厂商就有数千万家。个人手机扫码用户数量,仅使用“微信”、“支付宝”的就累计高达15亿人。因此,“扫一扫”专利技术已被全球公认为是移动互联和物联网的链接神器。它不仅仅给商家、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正在和即将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带来“采用条形码图像进行通信的”的闭环互通互联,其价值无可估量。
新冠疫情期间,基于“扫一扫”专利模式的“健康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到了“放开”与“监控”最佳平衡;同时,美国硅谷发现中国对疫情控制完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通过扫码实现“无现金交易”,而现金,已经被证明是国外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
为此,美国最大科技银行硅谷纳米银行,为率先进入“无现金”时代,也主动要求获得“扫一扫”的全球专利授权。
据悉,发码行正在致力于架构建立以“扫一扫”接入协议统一发码+管理中心+华为5G网络+北斗组成的一个全新的网络,通过“统一发码中心”,制定用“码”取代“IP”,建立同时向下兼容互联网,又“以人为本”的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在这个互通互联的网络上构建一个全球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世界。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便捷链接: 商标查询 商标注册 版权登记 专利申请 海外商标注册 商标交易
本文来源:中国商标网 - “扫一扫”又一物格专利技术获台湾地区授权
版权说明:上述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一品知识产权意见,不承当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