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专利创新是品牌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国民族品牌顺应时代潮流走向世界已成一大趋势。大量优秀的民族品牌一方面在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布局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中国民族企业在实现“全球化”的变革中可谓步履维艰,其中外资品牌与民族品牌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专利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同行业之间各家公司业务重叠,竞争激烈,所以“专利战”不可避免。例如华为、小米等民族品牌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就分别遭到了思科、爱立信等国外同业竞争者的专利壁垒。
2017年,中国政府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目的在于强化中国设计、中国创造,凝聚中国力量,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这意味着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今年4月的博鳌论坛更是明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并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列为我国近期在扩大开放方面的四个重大举措之一。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民族品牌的专利保护意识觉醒
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早在2015年就表示,假如中国再不把保护知识产权放到首位的话,中国经济永远不可能好起来,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已经让中国品牌陷入了恶性循环。他认为中国现在的服装鞋帽品牌日子难过很大的原因就是归结于此,刘强东还举了另外的两个反向的例子,IT行业、家电行业,知识产权得到相对充分保护的行业,中国品牌全线进军,家电有美的、海尔,不仅有能力和日本企业竞争,也可以和全球任何企业竞争。刘强东称“中国企业家的竞争力其实并不弱于任何一个国家,只要知识产权得到了保护,中国的品牌是可以生存的。”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2017年,中美日等国在申请“专利合作协定”(PCT)上的表现成绩都非常亮眼。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从2003年起,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去年同比增长13%,达48882件。中国终于在去年压过日本(48208),首次升至全球第二。排在首位的美国,申请数达到了56624。
以IT通讯行业的华为和中兴为例,在2017年世界范围内申请专利的公司中,两家中国通信设备厂商以专利申请数的绝对优势占领了国际专利合作协定PCT专利审核申请榜的前两位。其中华为一直以来都在坚持研发投入,在为保护知识产权而努力——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3940亿元。
华为作为国产手机品牌创新的主要代表,并非一开始就一帆风顺。早年也曾因专利问题被思科、摩托罗拉等不断告上法庭。在竞争激烈的科技行业中,专利的数量无疑是最体现研发水准。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华为将总收入的大约15%,约合人民币大约900亿元用做研发费用,加强探索研究,更好地使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而保证企业在迅速发展的行业中总能够第一时间跟上潮流甚至是引领潮流。
“知识产权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专利是企业强大实力的体现,是提升品牌研发的国家认可手段,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防御战略的重要武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意识都到专利申请的重要性。中国是2017年唯一一个专利申请量两位数增长的国家。据WIPO预测,若中国按这样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在三年之内便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国际专利第一大国,但离“知识产权强国还有一定距离。中国民族企业走出国门,靠得不仅仅是产品实力、企业实力、售后服务、发展战略,还应该包括一定质量与高度的知识产权,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当地企业牵着鼻子走,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便捷链接: 商标查询 商标注册 版权登记 专利申请 海外商标注册 商标交易
本文来源:中国商标网 -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专利创新是品牌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版权说明:上述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一品知识产权意见,不承当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