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大学高校专利竞拍会在同济举行,无线充电专利300万元成交
“有人报价260万,加价幅度最低10万元,有没有人加?”“270万!还有2分10秒加价时间。”“哇,有人出290万!还有1分10秒时间。”“300万!还有没有企业加价?最后30秒!”
今天上午,上海首场高校专利成果专场竞价(拍卖)会在同济大学举行,同济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6个项目参加竞拍。最终,这些项目都受让给了企业,成交额合计502万元。
这场竞拍会由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与同济大学联合举办,旨在推进该校科技成果转化,把实验室里的成果变成企业产品。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是为落实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2条”,由市政府批复组建的一家国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去年11月通过验收,正式开始运营。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市场部总监黄刚介绍,该中心的专利成果交易分为项目审核、信息发布、摘牌受让、网络竞价或拍卖、组织签约、价款结算、出具交易凭证等若干环节。该中心开发了一套线上知识产权交易系统,覆盖和监管交易全流程。“作为第三方机构,科研团队和企业通过我们中心进行专利交易的好处是安全和规范,而且能实现交易双方需求的充分对接、真实体现交易价值。我们中心还提供一系列技术转移服务,为科研人员推介成果,根据企业需求寻找科研人员。”
同济科研人员在竞拍会上介绍挂牌项目
今天的竞拍会,是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与同济大学长期合作的闪亮开场。上个月,同济大学的87个项目在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向社会广而告之。结果,有6个项目获得企业摘牌受让。其中部分项目被两家及以上企业摘牌,需要以网络竞价的形式确定最终受让方。为让更多科研人员了解这种交易模式,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将知识产权交易竞价系统“搬”到了同济校园,将网络竞价活动直观地呈现出来。
于是,现场出现了像拍卖会一样的热闹场景。一名同济科研人员介绍完项目后,企业代表就通过知识产权交易系统进行竞价。大屏幕上实时出现报价,主持人在一旁“吆喝”,直至3分钟的竞价环节结束。
6个项目中,挂牌价最高的是“一种基于美特材料中电磁遂穿效应的非辐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8项专利和专利申请权,为250万元,最终以300万元成交,受让人是一家上海企业。同济大学教授李云辉告诉记者,这是原始创新成果,通过电磁波、电磁场领域的基础研究,他所在的科研团队发明了多项无线充电技术,已申请3项PCT国际专利和5项国家发明专利。与目前市场上的无线充电相比,这些原创技术有很大优势——能将大面积无线充电发射端发出的电磁场“约束”到直径5厘米的线圈里,能量转换效率达到70%以上;同时,在50×50×20立方厘米的立体空间内,动态、稳定地提供60%—80%的无线能量传输效率。
上海企业以300万元获得这8项专利和专利申请权的独家许可后,有望开发出比现有产品性能更好、可工业化量产的无线充电设备,用于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
6家受让企业代表签署项目受让确认书
竞拍结束后,6家受让企业代表签署了项目受让确认书。这些企业将在一周内与同济大学签署交易合同。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审核后,将在合同上盖鉴证章,此后,企业会把交易资金汇入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开设的公开结算账户,以保证交易双方结算资金安全性和规范性。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便捷链接: 商标查询 商标注册 版权登记 专利申请 海外商标注册 商标交易
本文来源:中国商标网 - 上海同济大学高校专利竞拍会在同济举行,无线充电专利300万元成交
版权说明:上述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一品知识产权意见,不承当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