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的吴再添走了,老字号的背后还有一段商标故事
这两天,厦门人的朋友圈传来一个让人伤心的消息:厦门老字号小吃店创始人、91岁的吴再添老先生于6月1日驾鹤西去。不舍、祈祷、祝愿……厦门人用自己的方式悼念这位老人。
对许多厦门人而言,“吴再添”这个名字不仅意味着地道美味的虾面、芋包、烧肉粽……更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文化情结。
这样的味道几十年不变
金黄色的斜阳洒在肩头,带着结束一天忙碌的闲适,人们信步走向美湖路的“吴再添小吃”。
和往常一样,这里照常开门迎宾,并没有因为吴再添的离去而紧闭大门。带着孙子的老奶奶、刚放学的小学生、耳朵里夹着耳机的年轻人……大家在门口的收银台前排队、点单、付款,领取阿姨给的小吃兑换券,然后凭券到相应的窗口取餐。这样的取餐方式让人有种置身于20世纪的错觉,因为,这样的服务流程只出现于早期的国营单位,但在吴再添小吃店里却一直沿用下来。如今,这种老派又妥帖的服务也成为“吴再添”的一大特色。
“这碗虾面一吃就是十几年啊!”坐在对面的食客是一位头发斑白、带着老花镜的老先生。他一边细细地吃着虾面,一边与人攀谈。“汤头好、面筋道,这样的味道只能在‘吴再添’吃到!”
当人们告诉他,吴再添已在日前过世了,老先生有些惊讶,“店一直都开着,我还真不知道这个消息呢。”
而一部分人是听到吴再添辞世的消息,特意赶来小吃店的。家住在鹭江的市民老林就是其中之一。昨天,女儿拿着手机告诉他,吴再添去世了,很久没吃“吴再添”的老林就动了念头再来店里吃一次。“我本来担心这两天店里会歇业,自己会扑空呢,没想到小吃店非但开着,生意还这么好!”吃着热乎乎的芋包,老林告诉记者,“和小时候吃到的味道一模一样!”老林说,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只有逢年过节父亲才会带他们到中山路的“吴再添”去吃一顿。“这是我们童年里最开心的记忆之一,当时我们还经常看到吴再添在店里忙前忙后。一转眼,他过世了,我们也老了。”老林不禁略带怅惘地说。
“不歇业是爷爷的意思。我们店走的一直是平民路线,就是为大家服务的。”吴再添的孙子吴思航说,爷爷肯定不愿意看到因为家里有事就让大家吃不到“吴再添”。
用匠人之心,打造一个品牌,一走就是一辈子,吴再添用自己的精神,感动着许多厦门人,吴再添这个商标,正是因为他才被人们熟知,但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也差点失去这个商标。
晚年突现商标名号之争
1956年,吴再添的小吃店并入了厦门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此后,“吴再添小吃店”曾被改名为“吴再添饮食店”、“味中香”、“红卫饮食店”等。上个世纪80年代,该公司为了市场竞争的需求,重新使用“吴再添”作为商号,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1987年,吴再添向公司提出退休申请,后被公司留下担任终生顾问,他同意该公司以借用的形式继续使用“吴再添”这一商标字号。
2002年,吴再添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注册“吴再添”的服务商标,但在2004年国家商标总局发出公告时,厦门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提出了异议。2004年7月,厦门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开始对“吴再添小吃店”进行改制,并将该店交由私人经营。原“吴再添小吃店”改制后更名为“佳味再添小吃店”,虽然去掉了老人的姓,但“再添”的名字还照用。
去年9月28日,吴再添正式退休,并辞去了“吴再添小吃店”终生顾问的头衔。
随后,他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表示未经他本人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使用他的姓名作商业使用。显而易见,吴再添的声明直指他服务了40多年的厦门饮食服务公司。
这位76岁的老人,也由此打响了一场“姓名权保护战”。最后,吴再添又向厦门市思明区工商局递交申请书,请求工商局纠正“佳味再添小吃店”使用其姓名作为企业名称。
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吴再添老人终于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吴再添”商标,老人说想让自己的手艺继续发扬下去,被更多人知道。
而目前“佳味再添小吃店”目前也还在经营状态,不过显然名气不如“吴再添”。
就算是用自己的名字做商标,也难免会有各种失去商标的可能,掌柜希望企业人在经营商标的时候,能够有所顾忌,要长久的经营好自己的商标。
也希望在老厦门,有更多像“吴再添”这样的老字号,被更多的人知道,不仅留在人们的津津乐道里,更留在岁月长河里,成为历史的瑰宝。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便捷链接: 商标查询 商标注册 版权登记 专利申请 海外商标注册 商标交易
本文来源:中国商标网 - 91岁的吴再添走了,老字号的背后还有一段商标故事
版权说明:上述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一品知识产权意见,不承当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