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香园:百年手信情 留香一世纪

36971次 2018-06-14

  珠江口外,浩瀚的伶仃洋上,岛群簇簇,靠西有一个大岛,岛上峰峦起伏,山脉绵延。花开时节,满岛飘香,故曰香山岛。鸦片战争后,广东沿海有不少农民破产,转而以工商业谋生,香山县城遂出现石岐“十八间”的商业街市。此后,香山人不断到国外谋生、求学、探亲居留,这里成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在商标注册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登录一品标局:中国注册商标查询网进行免费的在线咨询。我们提供商标宽展、商标变更、商标转让等服务,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除了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这里还曾走出郑藻如、郑观应、唐绍仪、苏兆征等一大批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杰出人物;香山华侨马应彪、郭乐兄弟、蔡昌兄弟以及李敏周和刘锡基,先后创办了闻名遐迩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百货业的先河。

  其实,不光是这些走出去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香山人,留在本地发展的人里,同样豪杰辈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比如冠盖中华的老字号——咀香园,便是历经百年洗礼而存留至今的硕果之一。

咀香园:百年手信情 留香一世纪

  解码一

  品牌至上

  百年前率先注册商标 如今工厂成景点

  清光绪年间,香山县城石岐兴宁里八号住着一户萧姓人家,由于理财不善,财源日渐枯竭,妻妾僮婢生活甚为踌躇。到宣统末年,适逢萧老太生日,萧家有一佣人姓潘名为雁湘,为主人宴席制作糕点饼食。她灵机一动,选用绿豆磨成粉,在饼的中间夹一块薄猪肉,经烘烤后制成绿豆饼,萧家上下老少、亲朋好友品尝后,都赞不绝口。

  其时,有人将该饼呈奉时任香山知县的覃寿堃品尝。知县食后回味无穷,咀嚼之时觉甘香松化,且有杏香,大加赞赏,即令师爷取文房四宝,挥毫写下“齿颊留香”四个大字。这便是如今中山市内人尽皆知的咀香园杏仁饼的前身。

  沿着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沿江东二路徐行,很快就能见到“咀香园”几个大字醒目地贴于一栋建筑之顶。如今,中山市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咀香园”)除了蒸蒸日上的食品生意,还依靠百年品牌文化开发出了一条工业旅游路线。从杏仁饼制作车间一楼入口处至三楼车间沿途,挂满了历史资料和影像,凡来者皆能从中还原出上述故事,了解这百年品牌的发展历程。

  “萧家是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做生意眼光总是长远些。”中山市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延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咀香园从创立之初就很注重品牌经营。1918年政府要求规范工商税收和管理时,萧家就正式进行了工商登记挂牌经营,还第一个注册了“梅鹤”牌商标,取义“梅妻鹤子”。1928年申请商标续展时,由于当时国民政府以梅花为国花,明令梅花不能做商标,咀香园便将梅花的“梅”改为玫瑰的“玫”,注册了“玫鹤”品牌。

  在如今保留下来的珍贵历史资料中,还能看见当初萧家咀香园饼铺开张之时印制的销售传单:“中山咀香园,家制妙品。迩来美食,多醉心西品,每忘国货。本园主人近独出心裁自制杏仁饼、绿豆饼两种,比之西品,其芳香甘美殆有过之。不敢自秘,因公同好,现在中山西门外兴宁里门牌第四号(现改编第八号)萧宅发售,诸君如欲购者,请径到萧宅可也。”读罢,犹如时光倒流一百年,彼时彼景历历在目。

  “这些都是我们去广东省档案馆找到翻拍回来的。”在张延杰的讲述中,无论是百年前的注册商标、销售传单,还是今日咀香园的工业旅游、寻根问祖,品牌经营的理念与基因在咀香园百年传承中始终未曾改变。

  解码二

  信誉为先

  精工细作成中山特产 专门登报打假

  挂牌经营后,咀香园杏仁饼开始了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由于举家专心制作,饼味甘香,松化适宜,件件保质,一下子食客大增,供不应求。

  其时,咀香园制饼先选用上乘绿豆作原料,冲洗,烘干,慢火炒熟,去皮,磨成幼粉,配以糖腌肥猪肉片。据称,一头猪只能用背部肥肉10斤左右,其余不要,再用沙糖浆等捞成湿粉。其后,用两个木桶顶承,内放炭炉烘熟,烘饼时精工细作,稍有瑕疵都要除去。

  也是在这一时期,咀香园杏仁饼通过侨胞走向了世界。海外华侨回乡品尝后念念不忘,都以咀香园杏仁饼为家乡特产馈赠亲友,并要求批发到外埠代销,被萧家一律拒绝。然而华侨纷纷来款,萧家只好逐一登记,再寄到香港金山庄委托转寄交货到外埠,一直信誉甚佳。

  1935年,咀香园杏仁饼作为正宗的中山特产,参加在美国檀香山举行的国际食品展览会,一举拿下“金鸡奖”,此后更声名大噪,引来“花来岭南无月令,豆到中山有杏香”的佳话。

  由于产品长期畅销,不少同行开始模仿假冒咀香园杏仁饼,中山先后冒出数十家规模不一的咀香园杏仁饼店。同时,香港、澳门、广州,乃至广西梧州也出现了咀香园饼店。为维护自身权益,萧家开始在报纸上连续刊登打假广告。

  在1948年出版的中山《建中日报》上,就有这样一段话:“本园在中山石岐创制杏仁饼垂三十年余,素以出品精良深得中外人士赞许,畅销各埠有口皆碑。近查有无耻之徒竟冒用本园名义,在省港澳各地设店仿制图利,殊属刁狡违法。本园用玫鹤商标先后在经济部商标局注册,国内外各地并无设支店及代理惠点,诸君幸留意焉。”这则打假广告一连刊登了25期,“打”得省港澳“李鬼”逐渐销声匿迹。

  解码三

  变与不变

  坚守传统工艺 屡次改制引领风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咀香园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点。1949年10月30日中山解放,为迎接解放军入城,咀香园对解放军购买杏仁饼八折优惠。在当时,咀香园已经是中山饼食业的翘楚。

  据统计,1953年,中山石岐饼食业共63户商家,全年总营业额为旧币105.6亿元,平均每户为1.68亿元。其中咀香园为3.35亿元,遥遥领先于位居第二、营业额为2.53亿元的易味庐。

  随后,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咀香园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咀香园里的所有货物资金,包括店面房产悉数通过国家出资赎买归了公,算是合营入股。咀香园搬离旧址,迁到岐江边的凤鸣路,与中山30多家私营饼家合并为中山县国营糖果食品商店。

  整合之后,咀香园成为加工厂,咀香园原来的老板成为整合后的股东,并担任生产车间主任。改为国营食品厂后,咀香园严格执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管是出口还是内销,在物料、人工成本的基础上加上8.9%的利润,即为出厂价。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咀香园陆续上马新机器扩大生产规模,开始半机械化生产。“为什么不搞全自动机械化?事实上,咀香园至今都是半机械化生产。”张延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杏仁饼的传统制作工艺,在制饼这一环节一定要手工打模制作,否则就全然失去其独特风味,因此无论公司如何改制,这一传统工艺始终不变。而这一令咀香园杏仁饼长盛不衰的“秘诀”,随后也成功申请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国营企业再次回归到民营企业的过程中,咀香园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认为根本的出路在于改变小作坊形式,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于是1997年5月,咀香园进行第一次改制,成立股份合作制公司。改制后,国有股占76.78%,职工股占23.22%。1998年底,咀香园进行二次改制,作为首批进行新一轮改革的试点单位,实行了内部员工赎买经营,103名职工筹集400多万元赎买了企业股份,成为中山市首家全面转制的国企;1999年1月1日,所有公有股权全部转让,咀香园率先成为中山市第一批民营企业。

  解码四

  创新不止

  创新技术手段 丰富老字号内涵

  萧家在自制绿豆杏仁饼前,市面上早已销有绿豆饼,他们是怎样将绿豆饼升华为杏仁饼的?为什么绿豆经过浸泡,要等些微发芽再烘干磨粉进行制作?杏仁饼本身并不含杏仁,其实质只是绿豆饼,为何又叫杏仁饼?

  带着进一步研究与发扬老祖宗宝贵遗产的目的,张延杰带领着研究团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一点点还原杏仁饼的传统制作工艺。

  从绿豆发芽开始,直到做成杏仁饼的整个过程中,研究团队每隔半小时观察一次,监测绿豆在制作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并画出了绿豆变化的详细图谱。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张延杰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发芽后,绿豆中含有的蛋白质、膳食纤维、黄酮等物质发挥到较好状态,此时研磨成粉,制出来的饼自然带有杏仁的特殊香味,“是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纯天然的香味。”

  通过科技手段解密传统工艺,让张延杰找到了一条丰富老字号文化内涵,使老字号更好得以传承发展的路。

  “每年我们都要投入5%的研发费用,引进许多先进检测仪器,研究杏仁饼、广式月饼等传统产品的工艺,观测产品硬度、水分、炉烤的过程怎么变化,包括引进无线高温温度计、远红外仪器等。”在传统食品行业投入如此大规模研发费用,张延杰笑称杏仁饼也可以做到“高精尖”,“我们在东北有个绿豆种植基地,专门研究绿豆要怎么种,做出来的杏仁饼更好吃。”

  从利用技术还原杏仁饼工艺到主导制定杏仁饼的行业标准,以及参与制定几乎所有焙烤制品的国家标准,张延杰告诉记者,“利用现有技术储备,就算咀香园杏仁饼的水准保持不变,其他企业要追上咀香园也至少要五年,何况我们每天都还在跟自己‘赛跑’。”

  论道

  老字号传承发展可走三条路

  “老字号该如何发展?”作为由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咀香园这家百年老店关注的并不仅仅是自身的发展。此前,咀香园曾持续推动学术研究,对行业现状发问,为老字号未来思谋。

  2011年初,历时多年的《中华老字号现状及创新发展的研究》由中山咀香园社科建设基地课题组完成。对于“老字号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咀香园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保留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的小企业发展模式;二是发展连锁店模式,适当扩大经营,如稻香村、全聚德、东来顺、咀香园;三是发展壮大成集团公司,实现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如北京同仁堂。”

  该研究报告指出,“老字号”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包括法人财产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其次,营销模式滞后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字号的发展;此外,对老字号文化品牌的滞后开发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纵观企业百年沉浮,许多老字号在上世纪30年代的战乱、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运动以及其后的“文革”中存留下来,却无法适应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市场化经济环境,在这一场大洗牌中消弭于世。相反,主动应对、市场化运作并积极在这个大环境寻找出路的老字号,则实现了从小店铺到大企业的蜕变。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老字号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传统运作模式,创新生产机制和营销模式,并积极挖掘、传承传统的文化符号。”诚如张延杰所言,咀香园也正是从自己的探索中寻求转型和蜕变,从小店铺到小食品加工厂,从公私合营到市场化运作,最终成为年产值过亿元的大企业。

  咀香园的这份《研究报告》指出,在大力发展现代营销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始终以老字号的文化符号为依托。“文化是老字号的灵魂,我们只是要想办法让它在现代经济社会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壮大。”咀香园课题组相关人士认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建立老字号博物馆、出版老字号书籍、拍摄关于老字号历史轨迹的方式宣传和巩固传统文化,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老字号的价值。

  掌柜言

  老字号心态不能老

  作为中山具有逾百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咀香园的“心态”并不老。

  当网购成为时尚时,咀香园及时“赶时髦”,在阿里巴巴、淘宝、拍拍网等网店开始售卖产品。随后,团购之风盛行,咀香园又自主开辟了“团购”营销方式,紧跟时代步伐前行。除了专卖连锁店,目前网店已经成为咀香园最主要的零售方式。

  “如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营销模式已不具备说服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宣传品牌文化形象成为当前最被企业看重的营销方式。”张延杰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老字号企业要想很好地生存发展,部分落后于市场经济要求的传统经营观念,首先必须更新。

  张延杰认为,传统老字号要顺应现代化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咀香园也要与时俱进,开发新的文化内涵,提高品位,在色、香、味制作,甚至在包装款式和开拓新品种上寻求突破,才能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今天,我们对老字号的寻根,并非只是发思古之幽情,更重要的是探寻如何继续擦亮百年老店的招牌,如何继续传承和创新。”张延杰说,这是老字号历久弥新的真谛。

  街坊议

  饼是故乡甜

  “我最喜欢咀香园的杏仁饼。”2011年元旦,中山咀香园入驻位于荔湾区的广州美食园手信街,第一天开门迎客,就迎来一大帮街坊前来捧场。市民老李是老广州人,对咀香园的杏仁饼很有感情。“之前有亲朋好友去中山玩,我都指明要他们买杏仁饼回来,这家店的杏仁饼杏仁味很浓,几十年都没变过。”

  小景倒是离开广东后才喜欢上了杏仁饼。“以前在家时从来没有想过买他们家的东西,等离开了广东,每次回来都买一堆杏仁饼、鸡仔饼之类的东西,而且还让家里人从广东寄给我,还是故乡的东西好吃啊。”

  上河图

  来咀香园学“打”杏仁饼

  在咀香园工业旅游规划的线路中,游客除了可以透过玻璃看到生产车间的工人如何打饼,还能在现场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学打饼。这是咀香园专门为游客设计的体验式文化。

  “先把磨好的粉均匀地铺在木制模具上,如果是正常的生产过程,还会加一片特制的猪肉馅料,然后再撒上绿豆粉,用手掌尾部轻轻按压成型。”跟着工作人员的指示,记者也煞有介事打起了饼。铺粉、按压,短短几秒,模具上一排三个成型的饼模就现出形来。

  “这时候轻轻敲下饼模两端,做好的饼就自动掉出来啦。”只见工作人员拿起一根小木棍,“铛铛”两声,一个成型的杏仁饼就做出来了。见记者一脸轻松,工作人员连忙普及工艺常识:“打饼的过程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事实上,打饼之前的浸豆、烘豆、磨粉、秘制肥肉馅、拌料等,打饼之后的烘焙、冷却,都是很考验功夫的事。”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上一篇: 转让商标好在哪? 下一篇: 商标法论文四十三:商标侵权诉讼不到庭会缺席判决吗?

知识产权公司

热门TAGS


专利代理人考试商标起名酒商标义乌商标申请深圳iso9001商标价值重庆iso9001iso三体系 查看全部

厦门一品微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www1.epbiao.com 闽ICP备12024801号

免费查询商标能否注册

————零时差对接国家商标局数据库————

  • 商标名称:
  •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