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版权符号的陶瓷唐卡诞生记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宗教色彩,擅长用明亮的色彩描绘神圣的佛的世界。传统的唐卡多绘制或刺绣在布、绸、纸上。陶瓷唐卡是将唐卡绘制在特制的高温瓷板上的艺术形式。陶瓷艺术与佛教结缘已久,自陶瓷诞生以来,佛教题材一直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题材。佛教所弘扬的通过修行凡人亦可成佛的理念,与平凡的陶泥经过火的淬炼得以升华成瓷的过程有着近似的精神内核。从这个角度,陶瓷比任何物质更适合表现佛的世界,承载佛的精神,即经由对困难的克服而达到的圆满与永恒。
陶瓷唐卡的绘制与制作工序复杂、要求严苛,因为唐卡是信徒进行修行观想时的依据,他们通过唐卡进行心灵上的直面观修,起到净化灵魂的观修效应。因此唐卡的绘制首先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进行,涉及到佛、菩萨等形象时必须按照佛经规定的尺寸、比例准确的绘制出来,这是绘制唐卡最重要的事项。
优质瓷土首先要经过1300度以上高温烧制成瓷板,挑选其中平整结实,没有变形的瓷板才能用来绘制陶瓷唐卡,只有这样的瓷板才可能承受更多次反复的高温烧制。
陶瓷唐卡的绘制过程要经过打底稿、勾线、着色、描金等程序,这些程序需要与烧制交叉进行。
用铅笔在瓷板上打好底稿之后,画师要将唐卡中所有的线条勾出来,流畅、均匀、一气呵成的勾线是高质量作品的体现。勾线完成后要入窑烧一次,待其自然冷却后再进行着色。
陶瓷唐卡的着色环节工艺复杂,体现着高超的技巧,其难度不仅仅体现在填色的准确均勻,还在于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陶瓷绘画特有的颜料特性。陶瓷颜料与普通颜料不同,首先要耐高温,其次烧制前的颜色和烧成后的颜色差异很大。颜料配比、温度、时长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效果,因此为了使最终呈色与设计稿一致,需要反复的实验。颜色着好后要再次进炉烧制。由于不同颜料对烧制温度的不同要求,着色的过程往往要分成多次烧制。有时还将需要不同烧制温度的颜料调至相近范围,或者在颜料中添加某些矿物质以使烧成色彩更加靓丽饱和等等,这些都是陶瓷艺术特有的一些技巧。
颜色全部上完并烧完后,还要单独进行金色的着色或勾线,好的唐卡都采用本金绘制,并采用一些工艺技术使金色熠熠发光。
绘制部分整体完成后,陶瓷唐卡要进行最后一次烧制。一幅陶瓷唐卡的制作过程需要数次烧制,每次烧制的时间、温度、火候都会影响作品最后的呈现。这也是陶瓷唐卡比其他绘画艺术或其他载体上唐卡更具有魅力的地方。 同时,一幅作品绘制百日而最终烧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也是陶瓷唐卡创作成本更高的原因。
陶瓷唐卡因为高温烧制,颜色和质地更加稳定,与布质、绸质和纸质唐卡相比,更不易变质氧化,更趋“永恒”。
就像每一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指纹和DNA一样,每一件陶瓷唐卡艺术品都具有独特的标识。识别和确认作品的唯一性是陶瓷唐卡收藏和良性流通的前提。陶瓷唐卡数据库依赖大数据技术和尖端检测技术,为每一件陶瓷唐卡记录和保留一整套用于身份识别的数据。从内容、制作过程和检测数据三方面生成一件陶瓷唐卡的“DNA”信息。内容上,每一件作品都要经由专业宗教人士确认是否符合唐卡绘制的仪轨;制作过程的每个步骤都要有影像和图片记录,上传至版权中心,生成一个独有的时间戳;检测数据方面基于现代科技开发的一系列综合检测手段,可以取得显微结构、元素组成、物理性能、烧成温度、影像记录等多项数据,基于这一系列动态和物理数据的整合,构建一个综合防伪确真数据体系。从而实现对陶瓷唐卡的唯一性和真实性的鉴证。
陶瓷唐卡数据库和国家版权中心共同为每一幅进入数据库的陶瓷唐卡出具版权证书。通过体视显微镜提取每件作品的7个点作为DNA,其中5个点放大200倍的影像附在版权证书后面,其余2个点作为鉴定依据加密保存在数据库中,一旦作品发生交易,数据库可进行验证和登记,跟踪交易记录,使作品有序传承,实现从创作到流通的全程可追溯。
让佛教文化和佛法通过陶瓷唐卡这一艺术形式得到更广泛深入的传播与弘扬。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便捷链接: 商标查询 商标注册 版权登记 专利申请 海外商标注册 商标交易
本文来源:中国商标网 - 具有版权符号的陶瓷唐卡诞生记
版权说明:上述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一品知识产权意见,不承当任何法律责任